次(张本作和)杨乐道韵六首 其一 后殿朝次偶题

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发策东堂招俊乂,回舆北苑罢倡优。
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鹄头。
独望清光无补报,更惭虚食太官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朝廷后殿值班时有感而发写的。他用对比手法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现实处境。

前四句描绘了理想状态:文人雅士们悠闲地研究百年文化传统,天下各国如今都来朝拜("缀旒"指天子冠冕的装饰,比喻各国臣服)。朝廷在殿堂招揽贤才,皇帝从北苑返回时也停止了歌舞娱乐,显得很庄重。

后四句转到现实感受:诗人突然发现自己竟和众多才俊一起站在皇宫台阶("龙尾"指皇宫台阶),回忆起当年参加科举("应鹄头"指科举考试)的往事。最后两句是自嘲:望着皇帝的光辉却觉得自己毫无贡献,白白吃着朝廷俸禄感到惭愧。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最后这个转折——从朝廷盛况的描写突然转到个人内心的不安,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食君之禄却未能分君之忧"的典型矛盾心理。这种从宏大场景突然聚焦到个人微妙心理的写法,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古代官员荣耀背后的精神压力。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