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院
柏在去弗宿,万安退而止。
见几懲贯高,噬脐嬖妃子。
畏避虽同途,兴亡乃异轨。
江边招提小,楼阁半倾圮。
回薄二里余,六龙驻於此。
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
历历斜谷路,云天尺有咫。
昨夜雨中铃,哀音犹在耳。
画像赭衣袂,挟一弓两矢。
侑以圣云孙,祖武略相似。
剑外尘再蒙,黄明著年纪。
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
吹动波间皱,正值秋风起。
安得如渔翁,垂钓江之涘。
见几懲贯高,噬脐嬖妃子。
畏避虽同途,兴亡乃异轨。
江边招提小,楼阁半倾圮。
回薄二里余,六龙驻於此。
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
历历斜谷路,云天尺有咫。
昨夜雨中铃,哀音犹在耳。
画像赭衣袂,挟一弓两矢。
侑以圣云孙,祖武略相似。
剑外尘再蒙,黄明著年纪。
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
吹动波间皱,正值秋风起。
安得如渔翁,垂钓江之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遗迹的沧桑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兴亡变迁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历史追忆(前八句) 诗人来到荒废的回龙院,看到破败的楼阁,联想到这里曾是帝王驻跸之地。"六龙"指皇帝车驾,"云盖山""罗带水"的愁闷意象暗示着当年皇室在此的忧患心境。斜谷路上仿佛还能听见当年风雨中凄凉的铃铛声。
2. 遗迹描写(中间八句) 具体描写院中残留的画像:画中人穿着囚衣(赭衣),带着弓箭,旁边还有皇室后裔的画像。这些细节暗示这里可能记载着某个皇室成员被贬谪的历史。"剑外尘再蒙"暗示战乱反复,"黄明著年纪"指墙上还能辨认出年代标记。
3. 个人感怀(最后六句) 诗人触景生情,在秋风中感到无限怅惘。望着江水的波纹,突然羡慕起江边垂钓的渔翁——与其感怀历史兴衰,不如像渔夫那样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
全诗通过废墟景象引发历史联想,将个人惆怅与王朝兴衰交织在一起,最终以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作结。诗中"云盖山""罗带水"等意象生动,"雨中铃""赭衣袂"等细节富有画面感,整体营造出一种苍凉深沉的意境。
范令闻
范令闻,名不详,号遁庐,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宁宗庆元前后官利州路转运使。事见《金石苑·宋富乐山范公诗》王夷简庆元三年跋。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