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见此月,今人见此月。
此月镇常存,古今人还别。
若人心似月,碧潭光皎洁。
决定是心源,此说更无说(《五灯会元》卷一八)。

现代解析

这首偈子用月亮作比喻,讲了一个深刻又简单的道理:

月亮从古到今一直挂在天上,古人看到的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但看月亮的人却换了一代又一代——月亮永恒,人生短暂。

后四句是重点:如果人的心能像月亮一样清澈("碧潭光皎洁"形容月光照在平静湖面上的纯净),那么这种心境就是佛家说的"心源"(本心、真如)。最后一句"此说更无说"意思是:这个道理说到头了,再解释反而多余。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禅理具象化:
1. 用永恒不变的月亮对比变幻的人生,让人直观感受"无常"
2. 用"碧潭映月"的画面感,把"明心见性"的修行目标变得可感可知
3. 结尾突然刹车,暗示真理需要自己领悟,说破了反而没意思

就像我们今天看月亮会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但禅师的境界更高:与其感慨物是人非,不如让自己的心像月亮一样保持清明。这种智慧放在今天,就是在提醒我们:面对变化的世界,守住内心的澄明才是根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