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二首 其二

万叠彤云捧汉宫,荷衣曾到玉墀东。
流莺自啭花枝日,佩马无声柳絮风。
王会源源重译外,羽仪楚楚九班中。
沧江此际悲摇落,目断燕台但塞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宫廷内外的景象,通过对比繁华与萧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盛景不再的感慨。

前四句写宫廷的华丽场景:层层红云仿佛托着皇宫,诗人曾穿着荷衣(象征高洁)来到宫殿东侧。那时正值春日,黄莺在花枝上歌唱,马匹佩戴的玉饰无声,柳絮随风轻舞——一派宁静祥和的皇家气象。

中间两句转向外交与朝堂:四方使者源源不断来朝,需经多重翻译沟通;朝臣们衣冠楚楚,按九品官阶整齐排列。这里展现了帝国鼎盛时的外交威仪与朝廷秩序。

最后两句情绪陡转:此刻诗人望着苍茫江水,感叹秋日草木凋零,遥望京城方向却只能看到边塞的孤雁。这里用"燕台"代指朝廷,"塞鸿"象征孤独,暗示诗人远离权力中心、抱负难展的落寞。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春日宫廷的繁华热闹反衬秋日的苍凉,形成强烈对比。表面写景,实则抒怀——昔日荣光与眼前萧索的落差,正是诗人对人生际遇、时代变迁的深沉感慨。

黄瑜

黄瑜,字廷美,自称双槐老人,香山(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约明孝宗成化中前后(1470年前后)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举人。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名列乙榜,因为不愿去做不官,于是去做太学生,但接连几年参加会试仍没考中进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后来曾升迁为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他做县官政绩颇佳,百姓也颇拥戴他。但他性情则刚直不阿,与上级关系处得不好,屡次得不到升迁,作了十五年知县后弃官不做,回到广州会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