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两种美味特产,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风物的自豪和遗憾。
前两句直接描写两种美食:洞庭湖的柑橘金黄饱满,太湖的银鱼细长肥美。"三寸黄"和"一尺长"用具体尺寸让读者能直观想象这些食材的新鲜诱人。后两句突然转折:虽然这些是东南地区的美味,但知道的人很少,更不可能成为皇宫的贡品("玉食"指皇家美食)。
全诗最妙的是最后一句的潜台词:这么好的东西皇帝都吃不到,既暗含对家乡特产的骄傲,又带着一丝怀才不遇的感慨。就像现在有人说"我们老家特产特别棒,可惜没做成网红产品"那种既得意又遗憾的感觉。
诗人用日常食物作引子,把对家乡的热爱和人才被埋没的无奈,都藏在看似简单的美食描写里,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