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语言简洁却情感深厚。
前两句"万里依人岭外游,布帆今日发真州"写实:游子远行至岭南,今天乘船从真州出发。"万里"强调距离之远,"依人"暗示孤独无依,布帆小船更显漂泊之感。
后两句"江南江北相思处,公子洲前碧杜秋"转入抒情:无论身在江南江北,心中都充满思念。站在公子洲前,看到碧绿的杜若与秋色,更添愁绪。"相思"是诗眼,将眼前秋景与心中情感自然融合。
全诗妙在:
1. 用"布帆"等简单意象勾勒出漂泊画面
2. "江南江北"的对称句式强化了思念的无处不在
3. 结尾的"碧杜秋"三个字,用杜若(一种香草)的碧绿与秋天的萧瑟形成色彩与情感的反差,不言愁而愁自现
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旅人驻足江边时,那抹挥之不去的乡愁。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