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初晴的细腻景象,充满生活气息和希望感。
前四句写残雪消融的动态:屋檐滴水奏出新的声响("新声生屋霤"),墙角的残雪像给旧衣打补丁("残点著垣衣")。所剩不多的积雪蜷缩在角落("委翳无多在"),飘落的雪屑也不再飞舞("飘零不更飞")。诗人用"新声""残点"这些微小细节,把雪霁过程写得生动可感。
后四句转向温暖生机:低洼处留着夜雪的湿润("坳中馀宿润"),朝阳最先温暖的地方("暖处自朝晖")。当柳枝透出淡淡青色("稍见青青色"),春天就从这里开始回归("还从柳上归")。诗人捕捉到雪后阳光、泥土湿度、柳芽颜色这些细微变化,用"宿润""朝晖""青青色"层层递进,最终落在"柳上归"这个充满希望的画面上。
全诗像一组雪后特写镜头,从残雪消融拍到春意萌发。没有宏大描写,而是用屋檐水声、墙角残雪、湿润泥土、柳梢新绿这些日常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冬天悄悄退场、春天默默到来的微妙时刻。最妙的是结尾,诗人不说"春天来了",而说春天"从柳上归",仿佛春天是位熟悉的老朋友,沿着柳枝漫步而归,充满亲切感和画面感。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