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读未见书
吾闻华峤书后汉,老子藏书号东观。东观之书柱下藏,中有奇书待搜看。
蓬莱山上问道家,蓬莱山下罗书案。藏之名山传其人,发箧真如天章焕。
卒然读之得未曾,不厌百回通一旦。古来拥书富多文,漫侈风流誇淹贯。
杜氏库兮曹氏仓,非不琳琅万轴灿。争如柱史妙秘藏,妙秘几人经把玩。
纵封群玉山中书,未抵蓬莱山一半。吾侪学海信无涯,茫茫那不望洋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诗中,作者提到自己听闻华峤写了《后汉书》,老子在东观藏书,形容东观就像一个藏着珍贵书籍的宝库,里面有等待被发现的奇书。作者把东观比作蓬莱山,蓬莱山是传说中仙人所居的地方,象征着神秘和智慧。作者认为,藏书不仅是为了保存,更是为了传承给后人,打开书箱就像看到天上的华丽篇章,让人惊叹不已。
接着,作者提到自己读书时的新奇感受,即使读了很多遍,依然不厌烦,因为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作者认为,古代那些拥有大量书籍的人,虽然富有学识,但并不真正懂得书籍的珍贵。像杜预的藏书库和曹氏的藏书仓,虽然书籍琳琅满目,但都不如老子在东观的藏书那样神秘和珍贵。作者感叹,即使把所有的书籍都封存在群玉山中,也比不上蓬莱山上的书珍贵。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学海无涯的感慨,认为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令人望而生畏,但同时也激发了他不断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这首诗通过对书籍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无限追求和对学习的热爱。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