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祖禹为悼念官员鲜于谏议而作。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物形象:
- "西蜀文章老"说他是四川文坛泰斗
- "中朝侍从臣"指他又是中央高官
- 后两句形成时空对照:虽然谏官岗位(谏垣)还留着他的刚直作风,但皇家图书馆(书殿)已迎来新人。这种今昔对比暗含物是人非的伤感。
第二段(中间两句)用典故写人生遗憾:
- "宣室虚前席"借用汉文帝夜召贾谊的典故,说皇帝本要重用他
- "清漳叹病身"用刘桢病逝漳河的典故,惋惜他被疾病夺去生命
两个历史典故道出"天不假年"的无奈
第三段(末两句)直抒胸臆:
- 像打开天窗说亮话:他满腹治国才能还没施展
- "青史迹空陈"最扎心:史书只能干巴巴记录事迹,却永远看不到他本该创造的功业了
全诗妙在:
1. 用"西蜀-中朝""谏垣-书殿"的空间转换,带出人事变迁
2. 两个典故不着痕迹,把个人悲剧上升到历史规律层面
3. 最后两句像一声叹息,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现实中那些壮志未酬的人
这种悼亡诗最打动人的,就是它道出了人类共同的遗憾:许多才华就像未及开放就凋谢的花,永远成为历史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