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

几年太学饱诸儒,余伎犹传笋蕨厨。
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
芳馨政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
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馋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馒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馒头的诱人之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生活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几年太学饱诸儒”,意思是作者在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里饱读诗书,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对美食情有独钟。这里的“余伎犹传笋蕨厨”是说,除了学问,他还继承了烹饪的技艺,尤其是用笋和蕨菜做的美食。

接下来,诗中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来形容馒头的外形和质地。这里的“公子彭生红缕肉”比喻馒头的表面有着红色的纹路,像是公子的肌肤;“将军铁杖白莲肤”则形容馒头的内部洁白如莲,质地坚韧如铁杖。这样的描写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能看到馒头的色香味。

然后,诗中提到“芳馨政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意思是馒头的香气可以用来调味,就像花椒一样;而它的粗糙外表并不妨碍它像葫芦一样实用。这里既赞美了馒头的香气,也表达了它朴实无华却实用的特点。

最后,诗中写道“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馋奴”,意思是即使年纪大了,牙齿不好,作者仍然会大口吃馒头,流着口水来满足自己的馋嘴。这句话既幽默又真实,表达了作者对馒头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馒头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它的色香味和实用价值,同时也通过作者对美食的热爱,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既有文化底蕴,又贴近日常生活,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