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桃花源
春山濛濛千万叠,春树霏霏烟霭结。
一涧长浮碧玉波,桃花两岸飞红雪。
十年梦想来桃源,今见松萝远近村。
不遇当时避秦客,白云犹自护柴门。
兰桡荡入空波里,仙家殿阁群峰起。
汉业秦基烟莽中,悠悠惟有清溪水。
一涧长浮碧玉波,桃花两岸飞红雪。
十年梦想来桃源,今见松萝远近村。
不遇当时避秦客,白云犹自护柴门。
兰桡荡入空波里,仙家殿阁群峰起。
汉业秦基烟莽中,悠悠惟有清溪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桃花源,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传达出一种向往与追寻的理想境界。
开头部分:
春天的山峦重叠,春天的树木郁郁葱葱,还笼罩在轻烟之中。一条长涧中,碧绿的水流仿佛是碧玉,两岸的桃花盛开,花瓣如雪般飘落,如同美丽的雪景。诗人在这里营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春日画卷,桃花源的美让人向往。
中间部分:
诗人描述了自己追寻了十年才得以来到这个桃花源的情景。他看到了远处近处的村落,松树和藤萝,仿佛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但遗憾的是,没有遇见那些古代躲避战乱的人,只有白云依然守护着他们生活的简陋柴门。这里的“避秦客”指的是那些躲避战乱的人,他们在战乱的时代选择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结尾部分:
诗人乘坐小船进入这个仙境一般的景色中,看到的是山中的殿阁仿佛都是仙家的建筑,但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宫殿,都已淹没在历史的烟雾之中,只有清澈的溪水依然流淌,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源自然美景的描述,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用桃花源象征了一个不问世事的理想之地,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历史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