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星江闻伯固与僧自五老亭步入开先作此寄之

烟霏含空青,向晚望逾好。
欲行落(钞补作双)瀑边,俊鹘屡侧脑。
偶携白发禅,步尽青松道。
孤鸿聊送目,瘦策自扶老。
甚欲东涧阴,缚屋安井灶。
我亦个中人,归计嗟不早。
永愧(钞补作怀)岩上僧,松鬣和云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林画面,诗人在一个傍晚时分,独自一人漫步在山间小道上,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并思考着未来的归宿。让我们来细细品读。

首句“烟霏含空青,向晚望逾好”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傍晚景象。烟雾在空中弥漫,将山的颜色染成了一片淡淡的蓝色,傍晚时分,景色更是显得格外美好。这不仅是诗人所见之景,也蕴含着一种宁静、淡雅的心境。

接着,“欲行落(钞补作双)瀑边,俊鹘屡侧脑”描述了诗人想要靠近瀑布边,但又因为一只俊美的鹰几次侧着脑袋观察,而不得不稍作停顿。这里既展现了山林中的自然之美,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犹豫,可能是在权衡是否终老山林与现实生活的抉择。

“偶携白发禅,步尽青松道”描绘了诗人带着白发,步履蹒跚地沿着青松小径行走的画面。这里的“白发禅”给人一种年迈而平静的形象,而“青松道”则象征着山林中的静谧与自然。

“孤鸿聊送目,瘦策自扶老”继续刻画了诗人在山林中的所见所感。一只孤独的大雁静静地飞过,给诗人带来一些慰藉;诗人则拄着一根瘦弱的拐杖,独自前行。这里既有自然界的景象,也有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精神状态。

“甚欲东涧阴,缚屋安井灶”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心中渴望能够住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安心地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我亦个中人,归计嗟不早”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在内心感叹,自己也属于山林中的一员,但却迟疑不决,未能早早地做出归隐的选择。

“永愧(钞补作怀)岩上僧,松鬣和云扫”最后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一位隐居僧人的敬仰之情。他自愧不如,未能像那位隐居在山岩上的僧人一样,将周围的松枝和云朵一起打扫干净。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僧人超脱世俗的钦佩,也反映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一种追求和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心中的矛盾与选择,既有对山林静谧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迟疑。这种情感交融使得这首诗富有意境和共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美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