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
曹公初见奇,直以子房许。
制胜算无遗,斃袁而诛吕。
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
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
本安固难依,奸雄恶可辅。
初年歼击德宜,继又族文举。
嗜杀其如斯,大夫可以去。
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
既不为夷齐,又不为伊吕。
徒抱忠贞心,遗憾亘千古。
制胜算无遗,斃袁而诛吕。
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
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
本安固难依,奸雄恶可辅。
初年歼击德宜,继又族文举。
嗜杀其如斯,大夫可以去。
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
既不为夷齐,又不为伊吕。
徒抱忠贞心,遗憾亘千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荀彧的故事,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话来分析就是:
1. 开头夸才能:说曹操一开始特别赏识荀彧,把他比作刘邦的顶级军师张良。荀彧也确实厉害,帮曹操灭了袁绍、收拾了吕布,算无遗策。
2. 矛盾出现:后来两人政治理念出现分歧(曹操想篡汉自立,荀彧想保汉室),曹操差点要杀他。朝廷里有人替荀彧说话,质问曹操"为什么不敢直接拿九锡(篡位的象征)"。
3. 批判曹操:诗人吐槽曹操这人靠不住,既是暴君(杀光反对者),又是奸雄。举例说他先杀边让(德宜),又灭孔融(文举)全家,手段残忍。
4. 惋惜荀彧:说荀彧明知曹操是火坑却不早点辞职,最后自杀的结局很糊涂。既没像伯夷叔齐那样坚决反抗,也没像伊尹吕尚那样力挽狂澜,空留忠臣之名却改变不了历史。
全诗用荀彧的悲剧,揭示了古代知识分子在权力与理想间的两难:跟错老板后,要么同流合污,要么白白送死,怎么选都是千古遗憾。就像现代人面对职场中"理想公司变黑心企业"的困境,既不能改变老板,又舍不得辞职,最后憋屈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