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楼春集次日和儿辈韵

伊耆嘘至和,薰播弥大地。
有声沸候禽,有色衒名卉。
丽景接川原,浩万历岁几。
于时不得乐,夫人自暴弃。
卑官徒劳人,忆昔续宾戏。
继忝隶部曹,厕迹於朝市。
未几乘汉鄣,归来从绮里。
誓当守衡茅,不复问行李。
方开陶径荒,遽惊周室燬。
时艰慨适逢,身存良自喜。
筑庐傍山栖,视家如客邸。
虽存蓬荜居,似为燕雀芘。
兹辰薄游衍,携友忘汝尔。
书楼舒远眺,林芳犹蜕委。
麦陇连蔬畦,青黄错成绮。
野色入杯棬,山光浮屐底。
阳春艳欲流,霁景浩无际。
献酬乐佳宾,续广赖吾子。
朝来补吟事,粗不忝诗礼。
顾余八十叟,忘我忘忘世。
醺余扶杖归,笑语喧童稚。
斯游固已适,未足穷乐意。
九峰苇可杭,相望在尺咫。
忧先天下忧,乐岂果在是。
忧乐存诸心,尚堪追禊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八十岁老者的春日感怀,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开头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景:和煦春风中,鸟鸣声声,名花争艳,山川原野一片绚丽。老人说这样的美景已经存在千万年,如果此刻不懂得享受,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2. 人生经历的回顾
老人回忆自己卑微的官职生涯("卑官徒劳人"),曾在朝廷工作,后来又回到乡村。他本想安守茅屋不问世事,却遭遇时局动荡("遽惊周室燬"可能暗指国家变故),庆幸自己还能活着。

3. 当下的生活态度
现在他住在山边小屋,把家当作临时客栈。这天和朋友出游,在书楼远眺,看到麦田菜畦像彩绸般交错,把山野风光就着酒杯尽收眼底。春光明媚无边,他和宾客饮酒作诗,和孩童说笑,虽然玩得开心,但觉得还不够尽兴。

4. 深沉的家国情怀
最后点出全诗精髓:九峰山近在咫尺,但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游玩。他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认为忧乐都存于心中,这种心境堪比古人修禊(一种祈福活动)时的超脱。

整首诗展现了老者历经沧桑后的豁达:既懂得享受自然之美和天伦之乐,又始终心系天下。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八十高龄仍保持诗人敏感的心灵和儒者的社会担当,在春日欢聚中透露出深沉的人生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