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与隐逸色彩的种玉亭,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出超脱世俗的意境。
前四句写种玉亭的环境:新修建的亭子里移植了珍贵的竹子(嶰谷是传说中产美竹的地方)。竹子带着原来的泥土和根系,在微醺的阳光下随风轻摇。这里用"醉日"形容阳光,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态,显得格外生动。
后四句转入神话想象:竹杖化作飞龙带来甘霖,笙箫声引来凤凰降临。最后两句点明主题——修道之人在这里研习玉板经书(道教典籍),像古代隐士一样避世而居。"墙东"典故出自汉代隐士王君公,代指隐居之所。
全诗妙在将现实景物与神话传说交融:竹杖化龙、凤鸣笙箫这些奇幻画面,与实实在在的种玉亭、移竹种玉的生活场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意境。诗人通过种玉亭这个载体,既展现了恬淡的隐居生活,又寄托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情趣,以及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神奇可能。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