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杂诗》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困境和选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作者用“野水渐我车,掀之出于淖”来形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这里的“野水”和“淖”象征着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而“车”则代表我们自身。作者并不是在逃避这些困难,而是勇敢地面对,试图从中解脱出来。
接下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行险终违道”。意思是说,虽然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危险,但始终要坚守正道。这里的“道”不仅指道德准则,也指人生的正确方向。作者认为,万事都有其必然性,祸福难以预料,但我们可以通过坚守自己的原则来应对。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位人物:孔孟和仪秦。孔子和孟子都曾经历过贫困,但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所动。相比之下,仪秦(古代一位善于权谋的人物)则显得有些急躁。作者通过这个对比,强调了坚守正道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总结道:“所得非所欲,宁以落魄老。”意思是说,即使我们最终得到的并不是我们最初想要的,甚至可能会陷入贫困,但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原则,这种结果也是值得的。这里的“落魄老”并不是贬义,而是对坚守信念的一种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活中的困境和选择,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吕坤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吕大庄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吕坤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吕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创性之作。现在宁陵有吕坤篆盖于慎行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