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

生逼猢狲坐铁砧,一槌天地尽崩沈。
横来竖去呵呵笑,吃饭噇眠迈古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充满禅意的场景,核心是通过反差表达修行者的超脱境界。

前两句用夸张画面:强迫猴子坐在铁砧上挨锤,一锤下去仿佛天地崩塌。这实际是用铁匠打铁的比喻,形容修行时"打破常规认知"的顿悟过程——就像猴子(象征躁动的心)被强制修炼,当真正悟道时,旧有世界观会瞬间崩塌。

后两句笔锋一转,展现悟道后的状态:横竖都自在(不受规则束缚),整天乐呵呵的。最平凡的生活(吃饭睡觉)就是最高深的修行,超越了古今的时间界限。"噇眠"这个方言词(意为酣睡)的运用,更增添了日常生活的亲切感。

全诗妙在将暴力场景(打铁)与快乐修行并置,用铁匠的"破坏力"比喻开悟的震撼性,又用猴子的形象暗指人心本性。最后落到吃饭睡觉的平凡事,揭示禅宗"平常心是道"的真谛——真正的修行不在刻意追求,而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