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屋题(十月十四日夜)

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
尽日推閒事,还归空屋来。
月明穿暗隙,灯烬落残灰。
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空屋出发,又回到空屋的循环日常,透露出深深的孤独与思念。

开头两句“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直接点出主人公的生活状态:每天从空荡荡的屋子出发,骑马去同样空荡荡的高台。这里的“空”字重复使用,强调了一种空虚寂寥的氛围。

中间四句写主人公的日常:整天都在处理琐事,晚上又回到空屋。月光从缝隙中透进来,灯油燃尽后灰烬飘落。这些细节描写非常生动,月光和灯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落寞的感觉。特别是“灯烬落残灰”这个画面,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消耗与时间的流逝。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主人公想起了咸阳道(可能指通往都城或重要地方的道路),想象着载着亡魂的车昨夜已经归来。这里透露出主人公可能在思念某个已经离世的人,整首诗的孤独感在这里得到了解释——原来空屋的寂寞,是因为失去了重要的人。

全诗用简单的语言和日常场景,表达了深刻的孤独与思念。重复出现的“空”字和结尾的“魂车”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感受到:物理空间的空旷,其实源于内心的空缺。这种把情感寄托在寻常事物上的写法,让诗歌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感染力。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