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月夜

辞家未云迈,愁思如春长。
谁能见明月,而不念故乡?
舟子掩篷卧,露下凝清霜。
出我瓮中酒,斟酌此清光。
忽闻高楼笛,一曲何悠扬!
飞音过水来,缭绕清川旁。
仿佛《折柳曲》,使我中情伤。
明发又移棹,回首天苍茫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在月夜下思念故乡的深情画面。

开篇直接点出主题:虽然还没走太远,但离家的愁绪已经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诗人用"谁能见明月,而不念故乡"这个反问句,道出了中国人千古不变的思乡情结——看到月亮就会想家。

中间部分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夜泊场景:船夫盖着船篷睡觉,秋露凝结成霜。诗人独自取出酒壶,对着月光自斟自饮。这里"清霜"和"清光"的"清"字重复使用,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

突然,远处传来高楼的笛声,悠扬的旋律飘过水面,在河边回荡。这笛声像是《折杨柳》的曲调(古代送别时常吹奏的曲子),让诗人更加伤感。这里用音乐勾起乡愁,比直接写思念更有感染力。

结尾写天亮后又要启程,回头望去只见天地苍茫。这个开放式结尾,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前路未卜的迷茫和离家的不舍。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常见的思乡主题写得真挚动人,画面感很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