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楼即事

山阁迟清夕,群喧静远空。
疏灯峰影里,残梦雨声中。
失路同羁羽,孤生感断蓬。
愁吟寒更剧,相荅有哀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间小楼过夜的孤独感受,通过夜晚的景物和声音传递出内心的寂寞与哀愁。

前两句写黄昏时分的山间小楼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喧嚣都消散在夜空中。"迟清夕"这个说法很特别,像是说傍晚的宁静是慢慢到来的。这里用"群喧静远空"五个字就勾勒出由闹到静的画面感。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稀疏的灯火点缀在山峰之间,半梦半醒间听到雨声淅沥。这里"疏灯"和"残梦"的搭配很巧妙,灯火稀疏,梦境破碎,都暗示着不完整、不圆满的状态。诗人把自己比作迷途的鸟儿和断根的蓬草,这两个比喻都很形象——鸟儿找不到归途,蓬草随风飘零,都是在说无依无靠的漂泊感。

最后两句写夜深人静时的愁绪。寒冷的夜里吟诗抒怀,却只有秋虫的哀鸣作为回应。这个结尾很有画面感:一个人独自吟诗,黑暗中只有虫声相伴,更显得孤独。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景物——灯火、山峰、雨声、秋虫——就营造出强烈的孤独氛围。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孤单",而是通过描写环境和比喻,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种情绪。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