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喜吕仲实佥宪至

正月交州奉使归,忽闻鞍马发王畿。
岭南瘴雨开铜柱,江上春云逐绣衣。
草热虫蛇常并出,树深豺虎近皆肥。
明朝按节劳咨访,边郡于今未解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吕仲实佥宪(相当于高级官员)从京城出发前往岭南地区的景象。让我们通过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

背景介绍


这首诗的背景是元朝时期,吕仲实是一个被派往岭南的官员,负责视察和治理边疆。诗的标题“桂林喜吕仲实佥宪至”表达了诗人对吕仲实到来的喜悦之情。

诗歌分析


1. 开头两句
- 第一句讲述了官员从交州(位于今越南北部)归国,这意味着他完成了使命。
- 第二句提到他突然启程返回京城,使用了“忽闻鞍马发王畿”的形象,表明行程突然且急迫。

2. 中间两句
- 描述了岭南地区的自然景象。诗人用“岭南瘴雨开铜柱”形容湿热的气候,暗示那个地方空气潮湿。
- “江上春云逐绣衣”则是说吕仲实身穿绣花官服,乘船行驶在江面上,表现出他的威严和尊贵。

3. 后两句
- 提到了岭南地区环境的恶劣,那里经常出现虫蛇和豺虎,树木茂密。
- 最后一句“明朝按节劳咨访,边郡于今未解围”表明吕仲实此行是来处理边疆事务,解决边疆地区的困难,说明岭南地区的边防仍然未得到妥善解决。

诗的主旨


整首诗通过描述吕仲实从京城出发到岭南,透露出岭南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边疆管理的难度。诗中流露出对这位官员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治理边疆事务的深切关注。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吕仲实的期望和对岭南地区治理的重视,以及对解决边疆问题的决心和期待。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