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陶公饮酒韵二十首并序 其九
大门轰然合,无间界已开。
中有沙罗树,凋落盈我怀。
眩目金黄蕊,难与痛苦乖。
一瞬尽残枯,无语做深栖。
恍有伫立者,同堕此尘泥。
无人怜颜色,前行殊难谐。
绝决虽旧调,终是当局迷。
临风虚自囚,默默祈相回(乙酉五月廿五/20050701)。
中有沙罗树,凋落盈我怀。
眩目金黄蕊,难与痛苦乖。
一瞬尽残枯,无语做深栖。
恍有伫立者,同堕此尘泥。
无人怜颜色,前行殊难谐。
绝决虽旧调,终是当局迷。
临风虚自囚,默默祈相回(乙酉五月廿五/20050701)。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对生命无常时的孤独与迷茫,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场景与意象
诗人用"大门轰然关闭"开篇,像突然被关进一个封闭空间,暗示人生困境的降临。"沙罗树"是佛教中象征无常的树,它的凋零代表美好事物的消逝,花瓣落满怀中,让人直观感受到失去的沉重。
情感冲突
金黄色的花蕊本应耀眼夺目,却与痛苦如影随形,这种矛盾就像我们面对美好事物却快乐不起来的体验。"一瞬枯萎"强调变化之快,来不及反应就已失去,只能沉默承受。
孤独共鸣
诗中那个"伫立的身影",可能是另一个自己或同病相怜者。他们像一起陷入泥潭的落难者,无人理解自己的独特("无人怜颜色"),连向前走都显得格格不入。
自我挣扎
明知应该果断放下("绝决虽旧调"),但当事人永远最难清醒。就像我们劝别人头头是道,自己却走不出困境。最后在风中自我囚禁,暗自期待转机,这种矛盾心理非常真实。
全诗用树木凋零比喻人生挫折,把抽象的痛苦写成可触摸的花瓣,把孤独感转化为同陷泥潭的画面。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知道该怎么做却做不到"的普遍人性困境,就像现代人一边刷着励志语录,一边继续熬夜焦虑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