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秋夜月色的壮美景象,充满神话色彩和历史的遐想。
前四句写景:浩渺的洞庭湖绵延七百里,西风吹动芦苇沙沙作响。月亮像玉轮般从琉璃宫般的湖面升起,整个天空和湖水澄澈透明,浑然一体。这里用"玉轮"比喻月亮,"琉璃宫"形容月光下闪闪发光的湖面,画面感极强。
中间两句抒情:湖边青翠的山峰巍峨耸立,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的永恒和人世的短暂,表达超脱世俗的情怀。
最后两句引入历史传说:深夜传来隐约的音乐声,让人恍惚觉得是楚王(可能指楚怀王或屈原)的灵魂归来。这里借用楚文化的典故,为美景增添神秘色彩,也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全诗通过"长波""蒹葭""玉轮""青峰"等意象,构建出空灵澄澈的意境,将自然景观、历史传说和个人感悟巧妙融合,展现了洞庭秋月摄人心魄的美。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