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十景

欲识河阳胜,閒来与细评。
南峰遥竞秀,东谷近分清。
日照金莲晚,岚开玉笋晴。
仙湖浮夜月,罗藏带朝云。
旸晡冬含雪,玗溪绿绕城。
西泉腾蜃地,北沼羡鱼情。
自是佳山水,常留啸咏声。

现代解析

这首《河阳十景》就像一篇用诗句写的旅游攻略,带着读者云游河阳的十大美景。

开头两句像是导游的开场白:“想了解河阳哪里好玩?我来给你细细介绍。”接着诗人用对比手法展开画卷:远处的南峰和近处的东谷各有特色,一个秀美一个清幽,就像用广角镜头和特写镜头交替拍摄。

中间八句具体描写十大景观,句句有亮点:
1. “日照金莲晚”——夕阳把山峰染成金色,像发光的莲花(可能指晚霞映照的奇特山形)。
2. “岚开玉笋晴”——雨雾散开后,山峰如白玉笋尖般清新(用“玉笋”比喻山形峭拔)。
3. “仙湖浮夜月”——夜晚的湖面托着月亮,像仙境(突出湖的静谧神秘)。
4. “罗藏带朝云”——晨雾如轻纱缠绕山腰(“罗藏”可能是山名,用“带”字让云雾有了动态)。
5. “旸晡冬含雪”——冬天的夕阳与积雪相映(“旸晡”指傍晚太阳,画面冷暖交织)。
6. “玗溪绿绕城”——碧绿的溪水环抱城池(用“绕”字写出溪流的灵动)。
7. “西泉腾蜃地”——西边泉水蒸腾如海市蜃楼(可能是温泉热气形成的奇观)。
8. “北沼羡鱼情”——北面池塘让人想悠闲钓鱼(化用“临渊羡鱼”的典故,写闲适之趣)。

最后两句总结:这样的好山水,自然让人忍不住吟诗赞叹!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组风景大片,十个镜头有远有近、有晴有雪、有昼有夜,读完仿佛跟着诗人游了一遍河阳。

朱应登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