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薛八殿丞有遗》描述了一个古代官员的贫困生活以及他对清贫生活的坚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起首两句:
“未尝营货贝,货贝宁为来。”
这两句描述了这位官员的品性,说他从来不谋求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财物。即使财富降临,他也并不看重金银珠宝这些财物。这是对人物品格的直接描绘,表现了他对清廉品质的坚守。
2. 接下来两句:
“俸苦月不足,贫死口肯开。”
这里描绘了这位官员的困境,说他每月的俸禄不足以维持生计,即使面临贫困至死的境地,他也坚守原则,不肯轻易开口求援。这两句展现了人物在经济压力下的高尚情操。
3. 紧接着两句:
“好事忽我恤,十千助晨杯。”
这两句是转折,描述了好事降临,有人对他施以援助之手。这里的“十千”可能是一种泛指,表示相对较大的一笔资助。这些资助使他能在清晨享受一杯美酒,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惬意。这种转折不仅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希望,也凸显了好事的珍贵和重要性。
4. 最后两句:
“薪水已过丰,不得如颜回。”
这两句反映了这位官员对于自己处境的感慨和知足心态。他说自己的待遇已经足够好,拿到的薪水也很丰厚了,但仍然认为自己不能比得上古代贤士颜回的道德高尚与纯粹。这里既表达了对现有生活的满足,也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一位清廉官员的形象。他在面对贫穷与诱惑时坚守原则,在困境中保持希望,知足常乐并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品质与人格魅力通过诗歌的形式得以展现,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