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别文梁、洛闻之明日,宿江堰镇却寄
回首江城罅。
忆前宵、故人相聚,绿醅红鲊。
今日我行君昨去,风急江帆如射。
想已到、寄奴山下。
劳顿长途谁似我,对风雨、落日心尤怕。
又不见,冰轮挂。
淙淙只听流澌泻。
隔疏林、数家灯火,荧然如画。
错愕村童惊问讯,何处官人系马。
鞭指向、篱门乱打。
鸡黍农家烦欸洽,讵疑余、亦是轻肥者。
聊偃息,茅堪藉。
忆前宵、故人相聚,绿醅红鲊。
今日我行君昨去,风急江帆如射。
想已到、寄奴山下。
劳顿长途谁似我,对风雨、落日心尤怕。
又不见,冰轮挂。
淙淙只听流澌泻。
隔疏林、数家灯火,荧然如画。
错愕村童惊问讯,何处官人系马。
鞭指向、篱门乱打。
鸡黍农家烦欸洽,讵疑余、亦是轻肥者。
聊偃息,茅堪藉。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与好友分别后的旅途见闻和心情,充满了孤独感和对友情的怀念。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上片回忆与感伤
- 开头"回首江城罅"就像我们现在说"回头看那座城市的缝隙",用缝隙形容城市很新颖,表示要离开这座城市了。
- 接着回忆昨晚和朋友们喝酒吃鱼的欢乐场景(绿醅红鲊就是绿酒红鱼),但今天已经各奔东西。
- "风急江帆如射"这句特别生动,把顺风而下的船比作射出的箭,既写出行船之快,也暗示离别之快。
- 想到朋友可能已经到了寄奴山(镇江附近),而自己还在路上奔波,感到特别孤独。
2. 下片旅途见闻
- 傍晚时分,听到流水声(流澌),看到树林后几户人家的灯火,像画一样美。这里用"荧然"形容灯火微弱闪烁的样子。
- 进村时被小孩惊讶地问"这位官人从哪来",这个细节特别生活化,说明作者打扮可能比较体面。
- 用马鞭乱指篱笆门的动作,既写实又带着点烦躁的情绪。
3. 结尾的幽默与感慨
- 农家热情招待(鸡黍就是杀鸡做饭),但作者说"他们哪知道我也不是什么富贵人",这句话带着自嘲。
- 最后说"将就着在茅草屋休息吧",表面看是随遇而安,实际上透露出旅途的艰辛。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 用对比手法:昨晚的热闹 vs 今日的孤单
- 生动细节:小孩问话、用鞭子指门
- 真实感受:不是一味伤感,而是带着幽默感看待困境
- 画面感强:江帆如箭、灯火如画这些比喻都很形象
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记录旅程,既有美景照片,又有途中趣事,还带着点小情绪,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觉得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