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晚行

秦川不得却归耕,奉诏年来在楚城。
孤寺残钟催夕照,汀洲疏苇送秋声。
西风独起湖山思,久客应知寂寞情。
野鹤渐无惊弋意,对人孤立水烟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漂泊他乡的孤独与寂寞,同时透露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交代背景:诗人原本想回秦川老家种地,却因朝廷任命不得不留在楚地(湖北一带)工作。这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很多在外打拼的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

中间四句是细腻的景物描写:孤零零的寺庙、傍晚的钟声、夕阳下的芦苇荡、秋风掠过水面的声音,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萧瑟寂寥的氛围。诗人独自站在湖边,看着这些景象,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山水,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用野鹤自比:这只鹤渐渐不再害怕猎人的弓箭(暗指对官场争斗的厌倦),平静地站在水雾中与人相对。这里透露出诗人想要远离纷争、回归平淡生活的愿望,就像看透世事的野鹤一样,选择一种与世无争的生存状态。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常见的秋日景象(钟声、夕阳、芦苇、西风)传递深刻情感 2. 把官场比作猎人的弓箭,把自由向往比作野鹤,比喻生动 3. 既有眼前实景,又有心理活动,虚实结合自然 4. 结尾留白,让读者自己体会那份超然物外的心境

这种羁旅愁思与淡泊情怀的结合,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特别是那些为了生活远离家乡、却又渴望心灵安宁的人。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