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观兰亭遗迹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往昔盛会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往会人何处,遗踪事可观",直接点出主题:当年参加兰亭雅集的人们如今在哪里?只剩下这些遗迹可供观赏。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暗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
中间部分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兰亭现状:"林亭今日在"写建筑犹存,"草木古春残"说植物已衰败。诗人通过"笔想吟中驻"和"杯疑饮后干"的想象,仿佛看到当年文人在这里停笔吟诗、举杯畅饮的场景。接着用"向青穿峻岭,当白认回湍"描绘兰亭周围险峻的山岭和湍急的溪流,这些自然景观依然如故。
后四句转入夜景描写:"月影窗间夜,湖光枕上寒"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与白日热闹的想象形成对比。最后两句"不知诗酒客,谁更慕前欢"是诗人的感叹:如今还有谁会像当年的文人雅士那样,向往这样以诗酒会友的快乐呢?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兰亭雅集这一文化盛事的追慕,以及对当下难觅知音的寂寞。语言清新自然,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兰亭的景色之美,又能体会到诗人的怀古之情。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