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诗人对好友沈侍御子公的赞美和感慨。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文人气息的画面。
首句“斜日行台古柏高”,描绘了夕阳下古老柏树高耸的场景,给人一种岁月悠长的感觉。这里的“行台”可能是指办公的场所,暗示了沈侍御的身份。
第二句“公馀清兴独挥毫”,写的是沈侍御在公务之余,独自挥毫写字,表现出他的文人雅兴和独处时的宁静心境。
第三句“先声风裁闻骢马”,用“骢马”比喻沈侍御的才华和名声,早已传遍四方。
第四句“出色词华睹凤毛”,用“凤毛”比喻沈侍御的才华出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钦佩。
第五句“株守频年惟我拙”,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多年来守在原地,没有什么成就,显得笨拙。
第六句“萍逢此地几人豪”,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在这里遇到像沈侍御这样杰出人物的感慨。
第七句“严装见说朝天近”,提到沈侍御即将上朝,穿着严肃的官服,表现出他的庄重和即将面对的重要场合。
最后一句“极目行尘首重搔”,诗人目送沈侍御远去,心中充满了感慨,甚至不自觉地挠头,表现出对好友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对沈侍御的赞美和诗人自身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两位文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才华的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好友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