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春雪

玄冥夺春令,连旬雪塞屋。
嗷嗷何物声,云是饥民哭。
来请义仓米,奈何久空腹。
寒威如戈矛,命尽须臾速。
忆昨去年水,云涛卷平陆。
高村既无麦,低田又无谷。
民间已乏食,租税仍未足。
县令欲逃责,催科峻鞭朴。
嗟哉吾邦民,何以保骨肉。
昂头诉苍苍,和气待春育。
春工本好生,此雪无乃酷。
谁家敞园馆,草树变琼玉。
美人学回风,欢笑列灯烛。
不如万户寒,唯忧五更促。
世无采诗官,悲歌寄鸿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冬饥民的悲惨画面,同时讽刺了社会的不公。

开头写春天本该温暖,却反常地下起大雪,压垮了穷人的房屋。接着听到哭声,原来是饥民来讨要救济粮,但他们早已饿得不行。寒冷的天气像刀剑一样,随时可能夺走他们的生命。

诗人回忆去年发大水,庄稼全毁了,百姓没饭吃,可官府还在催缴赋税。县官为了逃避责任,用鞭子逼迫百姓交税。百姓走投无路,只能抬头问天:什么时候才能熬过苦难?

诗人感叹:春天本该带来生机,可这场雪却如此残酷。与此同时,富人家里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他们只顾享乐,哪管外面千万百姓在寒夜里煎熬?

最后,诗人无奈地说:如今没有采诗官(古代收集民间疾苦的官员)了,百姓的苦难无人过问,只能把悲愤寄托给天上的飞鸟。

核心思想: 1. 揭露苦难:百姓在天灾人祸中挣扎,官府却加重剥削。 2. 讽刺对比:富人的奢靡和穷人的绝望形成鲜明反差。 3. 无力感:社会没有倾听百姓声音的渠道,苦难无人解决。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和强烈的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底层人民的痛苦,同时批判了统治者的冷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