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自君之出矣四首 其三

自君之出矣,旦暮总关情。
思君如皓月,昼隐夜还生。

浣溪沙 与淑萍姐端诚兄游重庆华岩湖畔遇雨

古寺疏钟晓梦惊,岚光翠影渐分明。
丛林处处郁青青。
绕树难逃穿叶雨,隔湖空望避风亭,子规声里水烟轻。

鬼头教授赐寄近作巴蜀纪游诗廿六首,并告将于下月来访忠州,读竟成此寄日本求正

双鱼迢递渡东洋,展卷犹闻翰墨香。
诗承乐天凝敦厚,韵遵平水转悠扬。
胸中块垒生云气,笔底波澜涌峡江。
祠墓重光迎海客,屏风山上正春阳。

古风四首 其三

岱岳高千寻,云端隐磴道。
上有南天门,望之入苍昊。
客从九州来,共道名山好。
相携勇登攀,何曾惧陡峭。
昂首意气横,临风自笑傲。
行行重行行,心逐浮云渺。
峰岭转崔嵬,渐闻人语杳。
中途忽彷徨,几回坐长啸。
回头不复前,意颓始未料。
为问山中云,绝顶几人到。

谒钓鱼城忠义祠

慷慨悲歌彼一时,孤城独挡虎狼师。
千秋浩气应犹在,日暮烟横忠义祠。

拟红豆曲

朝唱红豆曲,暮吟红豆诗。
红豆云何尔,乃为寄相思。
昔我陷三峡,逢伊水之湄。
怜我沈沦久,时来过竹篱。
跨涧采红叶,入云觅灵芝。
风吹衣袂舞,恍若神女姿。
不觉心魄动,苦恨相见迟。
对月吐心迹,相爱不复疑。
灯市携手去,贻我红豆衣。
谓是多情者,此物最相宜。
无何狂风起,欲断连理枝。
峡江不可住,仓皇赋别离。
孤身来关外,人海苦驱驰。
回望巫山渺,中心忽如锥。
深宵无人处,抚衣辄泪滋。
始悟当时语,多情有如斯。
而我独辗转,形影何所依。
而我独咏叹,风尘何所期。
惟将此红豆,夙夕摩挲之。

喜迎香港回归

九州无处不扬眉,赫赫英伦正退师。
东海飞尘收失地,西窗剪烛话归期。
连天烟水催征棹,遍野风雷起睡狮。
十万万人齐仰首,港城插上五星旗。

尘海

尘海奔波渐白头,天教词客老渝州。
日星每伴来回路,风雨长催上下楼。
揽镜易生迟暮感,著书难为稻粱谋。
惟思知己频相见,秀句同吟可解愁。

如梦令 偶忆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九日事,词以记之

细雨朦朦如雾,陌上两三人户。
绕树听莺啼,绿草坡前迷路。
迷路,迷路。
四面青山无数。

先父忌日余将有广州之行,不能归里谒墓诗以祭之

入冬才数日,诀别已三秋。
怅望泉台渺,遥怜草木幽。
有诗堪寄意,无路可传邮。
便向羊城去,天涯一叩头。

文革三十年祭六首 其六

痛定还需思痛时,岂容悲剧再悲之。
人心惴惴惊弓久,国事纷纷补牢迟。
民主风潮腾世界,市场讯息到天涯。
沉舟喜引千帆过,振兴中华庶可期。

苏州旅次怀傅国洪君

忆曾携手下江南,重到江南感万端。
流水十年淘旧梦,浮云千里觅馀欢。
秦淮雨洗垂杨绿,吴郡波摇皓月寒。
把酒思君君不见,湖山虽好共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