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看牡丹 其六

花事能回隔岁春,冬烘倍觉长精神。终须富贵趋炎热,知否旁多冷眼人。

乙亥九月九日纪事诗四首 其三

秋风落叶感星霜,辜负韶光春梦长。砚北随兄供笔墨,厨东呼嫂问羹汤。

劫当桓景都归命,礼据檀弓可勿殇。他日登高临眺处,天涯布奠一倾觞。

四月二十三日保和殿策试

英雄难尽网罗收,聊藉文章作应求。五色卿云谁载笔,九重清禁孰前筹。

花因向日无凡艳,水到朝宗少细流。亦识山林佳趣永,春风曷似凤池头。

寒虫二首 其二

秋声过处夜沈沈,恍听欧阳叹惜音。岂有不平争欲语,荒寒无赖起酸吟。

和沈秀岚咏严子陵钓台元韵

南阳贵士起纵横,江上羊裘尚待清。忆昔真人台下拜,临流咄咄叹先生。

游普陀山喜晤寺僧明然别后却寄

兰畹向我称明然,濡笔磨墨述诗篇。推敲字句费辛苦,此中有人山之颠。

入山已无台阁气,出世那复烟火味。有时拈韵疏性灵,清高淡远自矜贵。

今见明然俨寒酸,慈悲欢喜兼庄严。手持唐诗三百首,权当贝叶翻经看。

古来名僧如名士,不学戒律不衫履。文法但可拘俗人,何必蜂子钻窗纸。

诗笔生成瞿昙花,诗才淘尽恒河沙。说法能得无上乘,偏袒吟肩拖袈裟。

昌黎辟佛友大颠,欧阳钜儒交秘演。访僧兼欲访名山,俱可随缘作消遣。

我当三度朝普陀,友生陪侍来游歌。清静自得古欢趣,开轩高挹秋风多。

临风且咏将进酒,有约不来良辰负。佛国极乐重行行,石火流光莫回首。

可念前人曾志游,题诗不惜姓名留。天末鸿雁尚流影,肯让崔题黄鹤楼。

十二月看牡丹 其五

缇室才吹六管灰,蓦然生意牡丹开。春风欲启东皇驾,先遣天香导引来。

送尚声归里

瓦山高不极,积雪生春寒。荣水逝无尽,萦波回壮澜。

儿行将万里,长路何漫漫。临别意相喻,仰天生浩叹。

因思我父母,爱我亦多端。髫年授我读,壮年成我官。

成全事已备,升斗谋亦殚。既怅乡关远,奚辞蜀道难。

吁嗟宦游子,惘惘终未安。送儿且归去,庶博堂上欢。

儿行且毋念,吾当努力餐。

戊子十月二十六日引见乾清宫

七载重来觐阙庭,金门辨色又疏星。百忙岁月蓬壶旧,九折山溪蜀道经。

敢望微官邀特简,何期薄绩达聪听。自维年壮犹堪试,橐笔还摹剑阁铭。

戊辰九月九日举顺天乡试

名场几度看升沈,久困龙蛇起奋心。今日西风好消息,榜头高处亦登临。

寒虫二首 其一

处处蛩声四野秋,酸吟为我助清幽。只缘唧唧难成梦,起视明河泻欲流。

春日怀梅澥先生用年前见赠元韵二首 其一

共君约略月维三,无限情怀只内含。
芳草思归春未老,晓窗贪睡梦初酣。
偶因空冀曾过北,本为敲诗忆指南。
吟罢小桃红欲绽,却怜花信尚包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