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民国纪元前二年北京狱中所作)

形骸有死生,性情有哀乐。
此生何所为,此情何所托。
嗟余幼孤露,学殖苦硗确。
蓼莪怀辛酸,菜根甘澹泊。
心欲依坟茔,身欲栖岩壑。
忧患来薄人,其势疾如扑。
一朝出门去,万里惊寥落。
感时积磊块,顿欲忘疏略。
锋铓未淬厉,持以试盘错。
苍茫越关山,暮色照行橐。
瘴雨黯蛮荒,寒云蔽穷朔。
山川气凄怆,华采亦销铄。
愀然不敢顾,俯仰有馀怍。
遂令新亭泪,一洒已千斛。
回头望故乡,中情自惕若。
尚忆牵衣时,谬把归期约。
萧条庭前树,上有慈乌啄。
孤侄襁褓中,视我眸灼灼。
儿乎其已喻,使我心如斫。
沈沈此一别,剩有梦魂噩。
哀哉众生病,欲救无良药。
歌哭亦徒尔,搔爬苦不著。
针砭不见血,痿痹何由作。
驱车易水傍,呜咽声如昨。
渐离不可见,燕市成荒寞。
悲风天际来,惊尘暗城郭。
万象刺心目,痛苦甚炰烙。
恨如九鼎压,命似一毛擢。
大椎飞博浪,比户十日索。
初心虽不遂,死所亦已获。
此时神明静,萧然临汤镬。
九死诚不辞,所失但躯壳。
悠悠槛阱中,师友嗟已邈。
我书如我师,对越凛矩矱。
昨夜我师言,孺子颇不恶。
但有一事劣,昧昧无由觉。
如何习静久,辄尔心跃跃。
有如寒潭深,潜虬自腾轹。
又如秋飙动,鸷鸟耸以愕。
百感纷相乘,至道终隔膜。
悚息闻师言,愧汗骇如濯。
平生慕慷慨,养气殊未学。
哀乐过剧烈,精气潜摧剥。
馀生何足论,魂魄亦已弱。
痌瘝耿在抱,涵泳归冲漠。
琅琅读西铭,清响动寥廓。

病中读陶诗 其二 (民国十四年)

病怀听尽雨飕飕,斜日柴门得小休。
抱节孤松如有傲,含薰幽蕙本无求。
闲居始识禽鱼乐,广土终悬霜霰忧。
暂屏酒尊亲药裹,感因苦口致深尤。

虞美人 庚辰重阳前三日方君壁妹在南京书肆中得满城风雨近重阳图盖前岁旅居汉皋时悬之斋壁者为题二词其右

周遭风雨城如斗,悽怆江潭柳,昔时曾此见依依,争遣如今憔悴不成丝。
等閒历了沧桑劫,枫叶明于血。
却怜画笔太缠绵,妆点山容水色似当年。

比那莲山杂诗四首 其一 山中即事(民国八年)

沈沈万山中,泉声鸣不已。
心逐野云飞,忽又坠溪水。
山坳聚林木,众绿光薿薿。
纤草织平茵,小花间蓝紫。
怡然相坐语,间亦恣游戏。
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
一笑释自由,惊飞侧双翅。

太平山听瀑布(山在南洋马来半岛) 其三 (民国元年)

双峡如花带雨开,临流顾影自徘徊。
几疑天上银河水,来作人间玉镜台。

庐山杂诗十四首 其十四 晚晴云霞清艳殊绝(民国九年)

峰衔馀日变秋颜,澹彩流天丽且闲。
自是空山风景澈,云霞原不异人间。

感怀(民国纪元前二年北京狱中所作)

士为天下生,亦为天下死。
方其未死时,怦怦终不已。
宵来魂跃跃,一骛(骛:音雾,迅速)三万里。
山川如我忆,相见各含睇。
愿言发清音,一为洗尘耳。
醒来思如何,斜月淡如水。

入吴淞口(民国十年)

塞外空吟物候新,霏霏寒雨不成春。
扁舟拿入吴淞口,芳草江南绿已匀。

夜坐(民国十三年)

云月吐还翳,馀光犹在林。
窅然见流水,万壑自沈沈。
老柏作人立,松风时一吟。
寒生知坐久,茗碗静愔愔。

积雨初霁,偶至野桥,即目成韵(民国十九年)

回润初苏柳,馀寒尚噤莺。
天仍含宿雨,人已乐新晴。
负笈儿趋学,提篮妇馌⑴耕。
寻常墟里事,入眼总怦怦。

杂诗(民国纪元前二年北京狱中所作)

忘却形骸累,灵台自旷然。
狷怀得狂趣,新理出陈编。
霜鬓侵何易,冰心抱自坚。
举头成一笑,云净月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