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杂咏二十首·卷云亭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
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

陪舍人兄过陈仲思溪亭深有买山卜邻之意舍人兄预以颛壑见名因成古诗赠仲思

筑居湘水滨,岁月亦已久。宁知负郭东,胜处入君手。

回环烟坞深,有此溪十亩。朝暾穿林薄,荷气薰户牖。

堂堂吾州牧,下马唤宾友。主人故喜事,一笑具殽蔌。

汲泉泛崇莲,洗盏倾稚酒。淋漓壁间书,自可传不朽。

我独留薄莫,并溪时矫首。人言君不偶,此岂落人后。

观君眉宇间,似亦挟所有。隔溪更幽绝,古木荫高阜。

却立望遥岑,四序列钟卣。买山吾计决,便欲剪榛莠。

居然颛一壑,岂羡印如斗。未知邻家翁,还肯见容否。

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楼

又书稍去眼,日夕进微凉。
高楼一徙倚,清风为我长。
渔父荫深樾,归人度浮梁。
仰看河汉明,俯视群山苍。
平生会心处,于此故难忘。
旧闻水东胜,岩峦发天藏。
岂无一日暇,勇往聊徜徉。
民瘼未渠补,况敢怀乐康。
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
秋成傥可期,岁晚或自强。
当从农家鼓,一历水云乡。

由西岭行后洞山路

西岭更西路,云岚最窈深。
水流千涧底,树合四时阴。
幽绝无僧住,闲来有客吟。
山行三十里,钟磬忽⑴传音。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三

阶前树影开还合,叶底蝉声短复长。
睡起更知茶味永,客来聊共竹风凉。

张子渊携二子西归求予诗为赋此以致乡党之义

穷冬溯荆江,风急波涛怒。
张君一叶舟,追逐任掀舞。
时从古岸边,颇得班荆语。
君家岷山下,须眉挟风雨。
万里垂橐归,问君自何苦。
两儿才过膝,秀色隐眉宇。
昨者试省中,旁观正如堵。
诵书声琅琅,亦复记训诂。
呼前与酬答,进止良应矩。
我为三咨嗟,每见必摩拊。
祝君须爱惜,事业贵有序。
美质在陶冶,如器无苦窳。
道远方愁予,速成戒自古。
可使利欲风,居然熏肺腑。
良心人所同,爱敬发端绪。
岷江本一勺,东流贯吴楚。
但当养其源,日进自莫禦。
君归闭门思,予言或可取。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

桴鼓息荒村,襏襫盛南亩。
永日省文书,呼客共樽酒。
主人出尘姿,宛是灵和柳。
行归帝所游,此地岂淹久。

城南杂咏二十首·蒙轩

开轩仅寻丈,水竹亦萧疎。
客来须起敬,题榜了翁书。

益阳南境松杉夹道郁然父老相传忠定张公为邑时所植也其间亦有既剪而复生者作诗属来者护持之

夹道松杉半老苍,前贤馀泽未应忘。君看直干连云起,岂但当年蔽芾棠。

送刘枢密留守建康

整驾欲南骛,乃复送公舟。
公行民所瞻,愿言勿淹留。
向来秉事枢,正色有忠谋。
坐觉国势尊,已验权纲收。
如何霖雨泽,偏使及南州。
新春紫诏下,闻者宽百忧。
谁升今重镇,百万宿貔貅。
控江抚长淮,声势接上流。
吾皇志经略,此地合绸缪。
不应万全策,岁月空悠悠。
先当植本根,次第施良筹。
未闻欲外攘,而乃忽内修。
幕府方宏开,人才要旁搜。
可不念葑菲,惟当别薰莸。
留钥岂淹久,即归侍前旒。
尽舒医国手,调瘵会有瘳。
还忆遐荒守,时能寄音不。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三

疏竹萧萧正雨声,眼中日影又还晴。
钩窗燕坐夏将半,荷叶已香湖水清。

十四日陪黄仲秉渡湘饮岳麓台上分韵得长字

支筇穿百级,把酒问春光。
乔木依然在,幽兰只自芳。
未当湘水满,更觉橘洲长。
暝色犹回首,天涯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