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

濒行蒋怿庵刺史徐幼眉大令施澹人沈荔江二巡检各以诗见遗分赠一律① 其一

治谱鼍江卓卓传(作者注:「怿庵前为连江令。」),吏才争说使君贤。
料量闽海来千里,管领澎湖已十年。
为政不虚呼父母,爱民何啻若曾元。
首如蓬葆心如发,多少嗷鸿赖保全(廖振富编校)。

留别八首和徐幼眉大令必观见赠韵① 其七

蔡生才调解吟诗,惜别匆匆系别思。
学行要遵先辈录,科名须及少年时。
东山温饱非初志,北海疏狂惜大儿。
但祝秋高鬐鬣壮,龙门烧尾顺风吹(廖振富编校)。

勘灾 其二

白浪掀天万丈飞,夕阳闪闪动渔矶。有钱家始煨红芋,无罪人多著赭衣。

但听狂风连日吼,难逢零露见朝晞。台阳咫尺偏殊俗,三熟犹闻稼穑肥。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① 其五

山头看得独分明,阵阵鱼花水面轻。
指点鸣榔打围去,渔人齐说好先生⑴。

黄秋圃外委金以诗见呈率赠 其一

浪接天高望吼门,太邱祠畔定惊魂。澹台掷璧龙应避,景略谈兵虱共扪。

骨可封侯奇相在,心忘涉险大波掀。岛中欲遍歌安宅,莫惮青螺与白猿。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① 其三

著来服色更离奇,说耐㛺赃海上宜。
染就胭脂为⑴颜色,非红非紫暮霞时(廖振富编校)。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① 其一

渺兹澎湖岛,汪洋当巨浸。
哀哉澎湖民,颠连遭岁祲。
山势若浮鸥,泛泛无庇荫。
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𢊖。
讨海以为食,刮井以为饮。
薯芋与杂粮,全凭雨漉渗。
贾舶一不通,居民口为噤。
去秋八九月,台飓无乃甚。
鼓浪成咸雨,飞洒等毒鸩。
草根亦枯澜,牛羊先病𦧈⑴。
风伯日怒号,波涛苦击揕。
欲渔不敢出,欲籴无由赁。
东邻与西舍,死殇相哭临。
纵有贤司牧,力薄难为任。
驰书飞告急,呼天空哑喑。
吁嗟渤澥⑵中,胡能同席衽(廖振富编校)。

寄台湾平远山观察庆诗以代柬①

澎湖一岛若可弃,乃与台厦相控援。
屹立沧溟大海中,褊小疆隅难比县。
不产禾苗产杂粱,习惯波涛业渔佃。
去秋台飓风为灾,咸雨飞飞浪花溅。
今春渤澥我开帆,海波阵阵心旌战。
及抵澎山日已迟,人无人色面非面。
那得薯丝煮为縻,但捞海菜日充咽。
苟非义仓钱三千,民命不绝已如线。
凤山徐令目⑴见之,分查户口同二掾。
酌济灾黎办八分,薯米金钱亦云遍。
圣恩如海自汪洋,大府关心尤眷恋。
蔡子澎湖特起才,献我新诗颇婉嬿。
心伤梓里少多藏,社仓欲救饥馑荐。
书生识见未云周,我读其诗心窃善。
绸缪未雨小民知,康济同心吾辈见。
社与义仓理则同,力苦澎民孱且倦。
台阳乃是产米区,盍酌盈虚权通变。
以补不足赖有馀,集众人力工易奠。
拨数千石资澎湖,有备无患民欣忭。
社仓义仓分或兼,官捐民捐从所便。
常平额设有成规⑵,兵米无多曾⑶借碾。
但令海岛富仓储,宿饱家家米价贱。
旱潦倘或遇偏灾,岂作仓皇幕巢燕。
我公台海颂神君,定有吁谟计安晏。
同舟共济合献知,越俎代谋自嫌擅。
作歌聊以当书笺,博得开缄一笑冁。
来朝闻说好开船,怕见风涛笔先颤(廖振富编校)。

咏物二十四首①

赤足扪来恣大嚼,琵琶虫向沧波⑴跃。
倘逢海客语瀛洲,个个当年王景略(廖振富编校)。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① 其十九

文风日上见蒸蒸,诗画琴棋亦擅能。
言语不须愁鴂舌,强调鹦鹉学来曾⑴。

初十日发澎湖①

风宜乘暴尾⑴,碇好拔船头。
父老千行泪,旌旗两岸秋。
青山明远岛(作者注:「是日猫屿诸山皆见。」),黑水度深沟。
共说波涛稳,潮随明月流(廖振富编校)。

咏物二十四首①

身肥浑不论秋冬,缯网还教处处逢。
占得澎湖鱼第一,不知何意亦名龙(廖振富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