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福严至后洞记柳书弥陀碑

一盂僧粥三鸣鸡,渐望天角生晴曦。积阴凝霭不得肆,荡滉破散争纷披。

清明物象各有职,如再开辟平艰危。游人襟韵廓以喜,晓指后洞都忘疲。

小楚亭北望明灭,宛宛一径微如丝。问云般舟道场路,从此亭背无险巇。

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

村童门关语嘲哳,似云乞米僧未归。亭亭故碑立青玉,覆以老屋疏且攲。

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法存于斯。世言书字出心画,体制类彼人所为。

子厚少年颇疏隽,字合飘逸狂不羁。胡为气质反端厚,至今观者多有疑。

或云彼以窜逐久,气志软熟非前时。又云高才尚薄世,故独立法无所师。

吾嗟世俗日无理,好恶不正论苦畀。臆决万事岂独此,此书何愧人不知。

碑阴三百四十字,疏瘦劲丽何精奇。九十三人姓名具,陈缵宝历元年题。

云此柳书一碑者,元和三年刊厥辞。至是二月始建立,都其事者杨与倪。

尘蒙壁碍世未见,自我访寻初爱之。嗟物晦显似有数,恨不从事毡与槌。

巉岩西山邃无数,行及二寺方晨炊。东南溪磴斗孤绝,下及平壑如悬梯。

南朝佛子谓慧海,卜庵于此存遗基。鬼神馈食以车运,石崖辙迹如在泥。

智不足以尽万物,敢决真伪论是非。老僧夜语亦有理,明发策杖犹迟迟。

送客渚宫归至学舍览君佩独登城楼诗次韵奉和

渊明田芜犹未归,胡为簿领甘沈迷。
乐时选胜岂无意,政值一春风雨凄。
但宜夜几守黄卷,酸寒拥鼻灯火低。
盛阳充发破阴沴,几日天气回惨悽。
朝来送客过楚渚,平湖绿净凝玻瓈。
乍惊物象豁尘眼,亦有亭榭堪攀跻。
草光浮浮古岸北,花气霭霭层台西。
杯盘共坐荫清樾,歌笑起行循大堤。
凫雏鹭子漾浅曲,绝胜乳燕巢深闺。
幽寻踽踽不自觉,城阴步滑犹春泥。
心闲漫随流水远,境静却憎幽鸟啼。
何时短艇弄明月,安得巨笔凌长霓。
归来学舍坐搔首,外物何足干天倪。
阔疏但愧事业浅,刚褊分与时俗暌。
如君年少喜学问,青云万里端可梯。
城头新篇真自得,岂假朋友相招携。
我亦林泉偶寻胜,因君成咏初无题。
登高能赋子之职,敢以城阙讥挑兮。

句 其一

杳杳三韩国,煌煌二使星。
海神无横暴,天子有威灵⑴。

挽司空赠太师申国吕公四首 其一

元祐飞龙日,淮南卓马归。
周人瞻赤舄,郑国赋缁衣。
旷度销群异,清言析万微。
方依泰山重,俛仰失巍巍。

三老堂

三老非隐者,乡里道义人。
缔交何绸缪,白首情益亲。
进退小或异,归于重其身。
逸老田北效,筑堂北溪上。
野拙彼二老,招迹日俱往。
幽泉弄清泠,平野得遐旷。
谓近隔城市,谓远非山林。
青岑落尊酒,白云贮衣襟。
岁月付清醉,志蕴还长吟。
颓俗可以敦,媮风为之重。
人生苦飘忽,事往真幻梦。
但闻三人墓,萧萧木已拱。
朅来抚陈迹,春衣(疑当作风)吹我衣。
墙边见残萼,屋角悬斜晖。
雍琴感今昔,辽鹤惊是非。
世故无足言,徘徊坏墙下。
思人爱树木,况此岿然者。
子孙固无忘,又将告里社(同上书卷七二三八)。

九日再招赵湜

夜露感庭鹤,秋风吹海槎。
相思悲岁月,寂坐望云霞。
终夕孤蟾魄,重阳近落花。
君无鄙贫令,金蕊遍陶家。

双桥

双桥十里跨虚明,波面无风两足轻。
雨歇烟收人不见,路岐依约是蓬瀛。

哀鲁国宣靖曾公三首 其三

不慭天何理,云亡国所嗟。
还应骑列宿,但说去流沙。
清庙陪烝享,鸿枢见世家。
悲风溱洧路,哀咽满箫笳。

挽大行太皇太后三首 其二

典礼辞先后,恩私杜外门。
虚心延众正,损上益群元。
仙路山川近,徽音四谥尊。
宾天去何恨,圣孝托神孙。

挽宋次道二首 其二

平生襟尚苦清通,白首耽心翰墨中。
万卷囊书推沈氏,一时碑字贵颜公。
尘栖村馆稀宾至,山抱佳城与祖同。
已矣善人那复见,萧萧溱洧秖秋风。

跋览前此唱和诗卷有诗次其韵

穷不废诗真技痒,笔研风云日相向。
圣贤发愤乃有作,三千馀篇自古上。
荒城谁我同此声,惟有哀猿啸青嶂。
穷人所作诚已难,平淡丰腴乃嘉唱。
横槊壮气虽萧萧,击钵争先犹行行。
敢怀修门成怨骚,亦防饭颗嘲苦相。
江湖千里山千重,朝夕供吟纷万状。
闲适非以娱时人,可口甘酸劳酝酿(原校:后诗韵此处缺两句)。
大儿归不开卷轴,喜我穷通心已忘。
种瓜颇欲学东陵,醉尉亦从呵故将。
古人能轻万户侯,为有千篇相等量。

次韵唐诵植棕榈三绝句 其二

荣悴逐时序,纷纷红翠多。
谁同岁寒操,旁有羽林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