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兰言二首 其二

娟娟新月挂帘钩,惆怅江南独倚楼。
禾黍西风无限思,蒹葭白露不胜愁。
五噫歌罢乡关远,九辨辞成天地秋。
来到梁鸿栖隐地,却怜德曜不同游。

答柱尊

我偶作诗拟寒山,劝人赏美莫认真。
美人照以显微镜,定见满面成疮痕。
意谓人若含糊看,绝色倾城真纷纭。
无论看者被看者,喜气充溢如阳春。
此乃赏美最高法,岂比小见妄锱分。
乃君误会我作意,谓我得罪于佳人。
来书劝我兼嚇我,谓我此诗须速焚。
我随复书细剖辩,君又来诗言申申。
悬河之口入君笔,花言巧语真绝伦。
再读竟欲移我意,我将弃质存其文。
买椟还珠世所有,劝君切莫生怒瞋。
且我此诗若焚却,君诗亦必随陷沦。
无的放矢有何意,君诗无乃徒云云。
不独埋没世间美,君诗之美亦同湮。
似此恐亦非君愿,不如彼此诗俱存。
付与世间好事者,茶馀酒后谈津津。

观阳朔诸山戏作

大妇如罗浮,中妇如西湖。
小妇如阳朔,年华二八初。
倾城谁不顾,渺渺独愁余。

杨文炤寄诗约杭州观梅春深始获成行赋此酬之

殷勤约我到杭州,却忆杭州是旧游。
枉为梅花报消息,直凭春水此夷犹。
青山见我情如昨,白发欺人各满头。
欲问十年沧海事,可怜啼鸟不知愁。

月夜酬苏寓庸先生二首

花影涵清辉,芳香生白雪。
惟有素心人,风尘同皎洁。

感愤五首 其四

阋墙偶尔未为奇,外侮纷来百不支。
祇道同仇堪敌忾,焉知煮豆更然萁。
山河惨淡哀无主,华夏飘摇恐化夷。
四海弟兄应急难,莫教深负鹡鸰诗。

中秋后月出

何须把酒问青天,天上人间事事悬。
但觉此心如皓月,不知今夕是何年。
万方歌哭声同壮,百战山河影独圆。
疏雨微云聊点缀,依然千里共婵娟。

伤楠儿四首 其四 楠儿以廿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晨七时殁于无锡

弥天掀浩劫,岛国来虾夷。
首祸芦沟桥,播毒申江湄。
屈指五十日,杀人遍城池。
沙场赴国难,义死固不辞。
老弱与妇幼,惨戮竟何为。
铁鸢尤肆虐,巨弹常妄施。
城市变瓦砾,人畜成肉糜。
一弹千百人,死者知是谁。
残尸无人收,徒饱豺犬饥。
来日真大难,何人不自危。
汝死胡非福,得免身手离。
此理然不然,聊用杀我悲。

避寇蒙山寄居文尔村钟府仲纯丈暨文海文会诸昆季殷勤接待慰藉备至感谢不足赋此以志

蓬飘念我无根蒂,慰藉殷勤比弟兄。
寇至入山同草屋,食悭与我共藜羹。
语言所露皆肝胆,患难真堪托死生。
归告妻孥应感激,乱离犹得酒频倾。

登苍梧北山

言登北山顶,直入苍梧云。
松风乍低昂,天际来韶钧。
自疑在城郭,何由绝嚣尘。
乃知倜傥士,不与俗缁磷。
大江横我前,桂水日崩奔。
清波与浊流,万古无时分。
借问功名士,何如守其真。
重华不复见,大道向谁陈。
桃源在何处,渔舟难问津。
吾将脱羁勒,高步葛天民。

也栖鸾凤也栖蝉,半带厨烟半水烟。
自是虚心能远俗,故教直节上参天。
风尘澒洞时舒卷,冰雪清寒倍穆然。
移到上林原不较,最甘澹泊老江边。

十一月十四日半夜与十弟及妻儿自无锡城南王祥巷乘小舟沿运河避难十七日晚达镇江

铁鸟盘空瞰不休,相机逃命夜难留。
一家八口成孤注,三日兼程局小舟。
乘暮车驰如脱兔,夺途军退类奔牛。
常州戚墅惊心骨⑴,伫待招魂到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