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凤塔(在铁城仙帽山下,临岐海)

春阴连塔净,独上坐氤氲。
俯听山中雨,平看天畔云。
割来城树色,划断海夷氛。
何处猿啼切,风回送客闻。

锦阵图戏为友人赋(八韵)

几回妆罢倚阑干,脉脉幽肠欲语难。
乍挟鸾凰花里伴,因成云雨梦中欢。
情深忍落他人后,兴剧难禁片晌单。
柳叶弱垂鸳枕净,莲心惊簇指尖寒。
金盘浪拍胭脂湿,玉麈风生雨露宽。
同是有怀贪夜永,可能无事待春残。
狂来巳拚花争笑,倦去何妨镜就看。
他日青楼倘相忆,为言兹会未应阑(以上《临云集》卷四)。

登友人小楼

萧条秋色满平芜,大隐如君兴不孤。
诗罢凭高发清啸,满窗明月坐冰壶。

春兴 其七

冥心谢城市,隐几自峰峦。
广袖儒仙服,高檐大隐冠。
遂将乘兴去,无那早春寒。
稍待东风暖,登临寄一欢。

村居 其三

闲从高阁望崔嵬,檐日阴阴喧晚雷。
橘近野亭猿摘去,花开别院鸟衔来。
寻僧夜月遥听梵,招客乘舟不用催。
寂寂山斋无一事,乱云疏竹伴登台。

秋兴

策杖欲何适,吟诗溪水头。
雨光林不夜,山冻草先秋。
每作逃虚惯,常随汗漫游。
避人存野性,高卧竹西楼。

遣兴

罗衣虽轻,不如布好。
堂夜虽美,不如玉宝。
葳甤芳树,烹饪则拙。
便佞悦人,治国则灭。
独夫昏君,非文不免。
武王大圣,非纣不显。
有寒有暑,造化之常。
贫而守道,文章之光。
天有霞锦,匪朝则夕。
人有美名,匪才则识。
大海洪波,寸虾不入。
高山连云,弱羽不戢。
积絮生虮,积书聚蠹。
物之所喜,人之所怒。
良弓在傍,善射思逞。
骐骥在侧,善御思骋。
不为不智,是谓不愚。
不为不足,已自有馀。
莫坚于漆,唯蟹则解。
莫重于石,唯轮则徙。
三寸之键,可制阖辟。
千尺之龙,或畏蝼蝈。
伯益作井,龙登玄云。
秦女吹箫,与凤为群。
人为强努(努,疑为“弩”之误。),神为巧机。
孰满孰发,各唯其时。

三子诗 其二 李孙宸伯襄

大雅久不作,斯文今在兹。
贤哉李伯襄,矫矫拔俗姿。
弱岁事文艺,振藻何陆离。
早登作者堂,嘉誉淩风飞。
俯视天地间,苍苍何所之。
非不爱轩冕,中情寡所谐。
寥寥斯人徒,晤言得心期。
手把松柏枝,零露何当萎。
勖哉同心人,千载无遐遗。

即事閒题 其四

沙塘秋好发红莲,倚剑峰头尽日眠。
下巷骑牛归上巷,水边沽酒过山边。

雨中观梅花答何文徵见寄

鸡鸣日暮雨萧萧,只尺怀人万里遥。
歌就南山芳草色,梦残东阁落花朝。
怀中锦字劳相问,溪上名园早见招。
晴觅蹇驴君共往,可知诗思满渔樵。

冬日龙周勚李襄国显国陈伯良诸子过访留酌梅花下得流字(席上赋)

重林新放陇枝稠,倚槛盈盈万玉浮。
妆洗晚风寒转淡,香生残雪韵偏幽。
尊前宛转留春梦,醉里参差倚夕愁。
相对素心清似水,况兼群谢擅风流。

瑞莲诗

高斋谁送芰荷芳,异色灵葩迥不常。
空翠幻含冰壑玉,綵霞横抹华峰霜。
仙妆自识红三变,金沼元堪赤共光。
法藏知君兼悟后,未徒幽事在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