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相符

出自 曹操 《与王修书》

释义:见“[[名实相副]]”。

现代解析

“名实相符”这个成语讲的是名称和实际要一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就像你去超市买“纯牛奶”,结果发现里面掺了水——名字叫得响亮,东西却不对版,这就是名不副实。反过来,如果包装写着“苹果”,里面真是新鲜苹果,那就是名实相符。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强调“诚实”和“靠谱”。比如找工作简历写得天花乱坠,实际能力却跟不上,迟早会露馅;而脚踏实地的人,说多少做多少,反而赢得信任。它提醒我们: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做人,内外一致才是长久之道。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像一面照妖镜。生活中那些夸大其词的广告、虚报政绩的汇报、吹牛不打草稿的人,在“名实相符”面前都会原形毕露。真正的价值永远在于“名副其实”,就像好酒不需要贴金标签,打开瓶盖自然香。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