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头地

出自 宋代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

释义: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现代解析

“出人头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脑袋从人群里冒出来”,比喻一个人通过努力或才能,超越周围人,取得显著成就或地位。它的核心魅力在于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甘平凡,追求卓越。

为什么这个成语深入人心?
1. 画面感强:想象一群人站在一起,有人因身高或站在高处而“冒尖”,自然联想到“脱颖而出”的直观场景。
2. 激励属性:它不强调天赋或运气,而是隐含“努力就能突破”的信念,比如一个普通人通过奋斗成为行业佼佼者,就是“出人头地”。
3. 社会共鸣:无论古代科举还是现代竞争,人们都渴望被认可,这个成语精准击中了这种普遍心理需求。

需要注意的潜台词
- 它暗含“比较”意味,强调相对他人的优势,而非自我突破。比如有人觉得“赚大钱=出人头地”,但真正的成就可能多元且主观。
- 现代语境中,越来越多人更重视“自我实现”,而非单纯“压过别人”,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境。

举个生活例子
一个小镇青年通过刻苦学习,成为顶尖科学家,改变了家族命运,乡亲们会说:“他真是出人头地了!”——这里既有对努力的肯定,也有对阶层跨越的赞叹。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