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惊胆裂

出自 明代 施耐庵 《水浒传》

释义:同'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也说胆战心惊。

现代解析

“心惊胆裂”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心脏狂跳、胆都吓裂了,用来形容人受到极度惊吓时的状态。它的精髓在于用夸张的生理反应,把“害怕”这种情绪推到极致,画面感极强。

举个例子:半夜看恐怖片时,突然屏幕里跳出一张鬼脸,你吓得手机扔出去、后背发凉,那一刻的感觉就是“心惊胆裂”。它比单纯的“害怕”程度更深,强调一种魂飞魄散的冲击感,比如走夜路被人突然搭肩,或考试时发现整张卷子都不会写时的崩溃。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胆裂”的生动想象——古人认为胆和勇气相关(常说“胆大包天”),连胆都吓破了,可见恐惧之剧烈。现在多用于形容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冲击,比如灾难现场、噩耗传来等场景。使用时注意:通常不描述慢性焦虑(比如对工作的担忧),而是突出瞬间的、摧毁性的恐惧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