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

出自 唐代 元稹 《望云雅马歌》

释义:涯:边际。也作“海角天涯”、“地角天涯”。指偏僻遥远的地方。

现代解析

“天涯海角”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遥远到不能再远的地方。它用来形容那些极其偏远、几乎无法到达的所在,或者两个人相隔万里、难以相见的情景。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天”和“海”这两个无边无际的自然元素,把距离的遥远感一下子拉满。你想啊,天没有边,海没有头,那“天涯海角”得远成什么样?这种夸张的表达特别能让人感受到那种遥不可及的无奈或思念。

比如,两个好朋友被迫分开,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就可以说他们“相隔天涯海角”,虽然地球是圆的,实际距离没那么夸张,但这个词一下子就把那种难以跨越的时空感说出来了。

它还有一种浪漫色彩。古人没手机没飞机,真去了海南岛那种地方,看着茫茫大海,可能真觉得自己到了世界尽头。所以这个词不光说距离远,还带着点孤独、壮阔,甚至冒险的味道。现在用来形容爱情或理想,比如“就算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你”,听着就特别带劲儿。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