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泉水

出自 唐代 杜甫 《佳人》

释义: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现代解析

“出山泉水”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从山里流出来的泉水”,但它实际比喻的是一个人原本纯洁质朴,但进入复杂环境后逐渐失去本真的现象。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山里的泉水原本清澈透明,就像人最初的天性——单纯、正直、不受污染。
2. 但当泉水流出山外,会混入泥沙杂物,就像人进入社会后,难免被各种利益诱惑、复杂人际关系所影响。
3. 成语的核心警示在于:环境对人的改变力量很大,提醒我们要在复杂环境中守住本心。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用常见的自然现象,生动表达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它既承认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也暗含了"保持初心"的期许,比直接说教更有说服力。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