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月染

出自 宋代 程珌 《丙子轮对札子》

释义: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同“日濡月染”。

现代解析

“日渐月染”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太阳每天晒,月亮每晚照”,但实际用来形容一种不知不觉、长期积累的变化过程。就像一块木头放在户外,每天被阳光晒一点,被月光照一点,时间久了颜色和质地都会慢慢改变——但你很难说清具体是哪一天变的。

它的精髓在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无声的改变”:
1. 时间的力量:强调微小影响的持续叠加,比如每天读10页书,一年后知识量的蜕变。
2. 环境的熏陶:好比孩子长期生活在书香家庭,言行举止自然变得文雅,自己都未必察觉。
3. 双向可能性:既可用于积极影响(如好习惯的养成),也可警示消极影响(如不良风气的渗透)。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日月交替的自然现象,把抽象的时间影响力变得可视化。我们常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但“日渐月染”更突出昼夜不息的时间流动感,提醒人们:真正的改变往往发生在你不刻意关注的日常里。

程珌

程珌(1164~1242),宋代人,字怀古,号洺水遗民,休宁(今属安徽)人。绍熙四年进士。授昌化主簿,调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阳县,迁主管官告院。历宗正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郎官、秘书监丞,江东转运判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