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发人深省”这个成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道理。
它的核心意思是:一句话或一件事,能让人猛然醒悟,像被点醒了一样,开始认真思考背后的深意。比如:
- 看到“浪费粮食”的公益广告里农民辛苦劳作的画面,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时倒掉饭菜的行为不对——这就是“发人深省”。
- 朋友一句“你总抱怨没时间,却每天刷两小时手机”,让你哑口无言,开始反思时间管理——这也是“发人深省”。
它的魅力在于“不直接说教,却让人自己悟出道理”。就像好的老师不会填鸭式讲课,而是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种“点到为止”的智慧,往往比长篇大论更有冲击力。
生活中,能“发人深省”的往往是简单的事物:一句谚语、一则新闻,甚至一片落叶让人想到生命短暂。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深刻,常常藏在平凡之中。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