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指气使

出自 唐代 元稹 《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

释义: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指使人。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现代解析

“颐指气使”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下巴指挥人,用脸色使唤人”,活灵活现地画出一个高高在上、对人发号施令的形象。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办公室里有个领导,懒得开口说话,只是抬抬下巴示意下属去干活,或者冷着脸用眼神命令人。这种姿态背后,藏着一种“我比你高贵,你该听我的”的傲慢。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它不用直接说“傲慢”,而是通过“下巴动一动”“脸色变一变”这些细微动作,把权势者的轻视和冷漠刻画得入木三分。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摆架子,而在于尊重与合作。

生活中,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种“颐指气使”的人——可能是某些爱摆谱的上司,或是喜欢对服务人员呼来喝去的顾客。这个成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际交往中那些不平等的姿态,也让我们反思自己是否无意中成了这样的人。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