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大道

出自 元代 关汉卿 《哭存孝》

释义:阳关:古代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原指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后泛指通行便利的交通大道。也比喻前途光明的道路。

现代解析

“阳关大道”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阳光普照的宽阔道路”,用来比喻一条光明、顺畅、前途无阻的人生道路。

它的魅力在于用简单形象的画面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就像走在一条宽敞明亮的大路上,没有障碍,方向明确,让人感到安心和充满希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
1. 正确的选择:比如选择踏实努力而非投机取巧,就是走上“阳关大道”;
2. 顺利的处境:事业或生活发展顺畅时,可以说“走上了阳关大道”;
3. 公开坦荡的方式:做事光明正大,不绕弯子,也是一种“阳关大道”的体现。

和“独木桥”“羊肠小道”这类词对比,更能感受到它的开阔感——它强调的不仅是“容易走”,更是一种心胸坦荡、目标清晰的生活态度。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