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睽睽

出自 唐代 韩愈 《郓州溪堂诗并序》

释义:众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指在众人的注视之下。

现代解析

“众目睽睽”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许多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形容一群人同时盯着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场景。它传递的是一种被集体注视的压力感——就像你站在讲台上发言,台下所有人都齐刷刷看着你,这时候你可能会紧张、不自在,甚至担心犯错。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画面感极强。我们生活中都有过类似体验:比如在电梯里不小心打了个喷嚏,全电梯的人突然转头看你;或者上课时老师点名批评某个同学,全班瞬间安静下来盯着他。这种“被所有人盯着”的感觉,就是“众目睽睽”最真实的写照。

它常用来强调公开场合下的行为约束力。比如“他不敢在众目睽睽下作弊”,说明人多眼杂时,人会更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反过来也暗示:如果做什么事怕被人知道,最好别在众目睽睽的地方做。

成语背后的智慧是:人在群体注视中会自然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既能约束不良行为(比如不敢偷东西),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当众演讲时过度紧张)。理解这个词,能帮我们更好地应对公开场合的社交情境。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