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茫茫

出自 明代 刘基 《六幺令》

释义:辽阔无际貌。

现代解析

“渺渺茫茫”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遥远模糊、看不清楚”,常用来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目标不明确的状态。

比如:
1. 形容距离远:就像站在海边望向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渺渺茫茫”,分不清边界,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2. 形容目标模糊:如果一个人对未来没有具体计划,只是空想,别人可能会说“你的想法渺渺茫茫的,得落到实处”。
3. 形容记忆模糊:小时候的某些回忆可能已经“渺渺茫茫”,只留下零碎片段,想不起细节。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叠词(渺渺+茫茫),传递出一种空旷、不确定的意境,既能写实(如远处的景色),也能写虚(如迷茫的心态)。生活中遇到看不清、想不通的事,用“渺渺茫茫”来形容,既生动又带点诗意。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