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惶惶

出自 宋代 楼钥 《攻媿集·雷雨应诏条具封事》

释义:惶惶:惊恐不安的样子。形容每个人都内心惊惶不安。

现代解析

“人心惶惶”这个成语,就像一幅动态的群像画:一群人因为某种未知的威胁或突发变故,个个心里七上八下,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它抓住了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最真实的心理状态——那种集体性的焦虑会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哪怕实际危险还没到来,恐惧感已经让整个群体乱了阵脚。

这个成语的生动之处在于,它用“惶惶”这个叠词模拟了人们心神不宁的样子:可能表现为交头接耳传播小道消息,可能体现为盲目跟风抢购物资,或者是工作效率突然降低。就像深夜小区突然停电时,家家户户窗口亮起的手机光点,明明只是暂时黑暗,却让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紧张起来。

它提醒我们两件事:一是情绪比事实跑得更快,二是群体恐慌往往会放大实际风险。理解这个成语,就像获得一个社会心理的观察镜——下次看到超市突然排长队囤盐,或微信群疯狂转发某条预警消息时,你就读懂了“人心惶惶”正在现实中的上演。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0